引 言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,炎黄子孙。我国自炎、黄、尧、舜、禹帝至夏、商、周三代,大量封赐诸侯国3000多个,加之各诸侯国又有分支派生,故形成了中华民族上万个姓氏。在5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,这些姓氏由中原向周边地区陆续迁徙定居,特别是程度不同地开发了环境艰苦的大西北。 如今党中央发出“西部大开发”的号召之际,联想到我们的祖先在历史上已有开发西部的成果,即形成无数姓氏村庄的人文印记等,为我们今天的西部大开发已做了转运站的工作。因此我们急呼!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们,赶快响应党中央发出“西部大开发”的伟大号召,于此已有您的亲属族人在等待,让我们共同为西部大开发做贡献。这里笔者仅以《青海高原的姓氏村庄与百家姓》拙文予君引路吧,也为已居者寻根探源。 一 青海高原的人类活动历史极为悠久,古文化亦非常灿烂。早在上古原始社会至夏、商、周三代时已形成西部羌、戌、氐等少数民族,各部落以崇拜的图腾或某种标志作为各部族的种号,继而逐步形成了各自的姓氏。 自周穆王西游至青海湖与该地区的原始氏族女首领“西王母”会面,至春秋时秦穆公霸西戎,以至汉代以来,随着中原王朝在青海屯军屯田及移民实边政策,汉族人口陆续进入青海高原,到明代,已成为青海的主体民族,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。汉族等在青海定居,进行开发活动的过程中,各地形成了许多以姓氏命名的村庄。这从如今青海各县,特别是东部河湟地区的很多姓氏村庄足以说明。据笔者不完全统计,全省(主要是东部农业区)已有姓氏村庄900多个,其中西宁市有76个(包括街、巷、村名),大通县有111个,乐都县113个,民和县84个,湟中县125个,化隆县29个,湟源县43个,平安县22个,互助县234个,贵德县47个,循化县12个,同仁县7个,尖扎县5个,门源县4个,泽库县1个,贵南县1个、刚察县1个。以上姓氏村庄统计,只包括西宁市、大通县、湟中县、互助县、湟源县、贵德县的所有自然村及乐都县的部分自然村,民和县、化隆县、循化县、平安县等只统计到村委会,即行政村,不包括自然村。若将后面几个县的自然村统计在内的话,青海的姓氏村庄定会有1000多个。 青海如此众多姓氏村庄的形成由来已久,这在清乾隆十二年(1747年)西宁兵备道佥事杨应琚编纂的《西宁府新志》卷之十二建置志·堡寨中多有记载,所记以姓氏命名的村庄就有400多个,除部分村名有变化或佚名外,绝大多数村名仍沿用至今,这些姓氏村庄中包含的姓氏有近200个。 根据1996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华姓氏大辞典》(袁义达、杜若甫编著),我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共有11969个,其中单字姓氏5327个、双字姓4329个、三字姓1615个、四字姓569个、五字姓96个、六字姓22个、七字姓7个、八字姓3个、九字姓1个,此外还有异译、异体字姓氏3136个。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专家杜若甫、袁义达以人口多少为次序,排列出的“总计约占汉族人口的87%”的我国常见的100个汉族姓氏,结合青海的姓氏村庄等情况叙述之。 在全国排名前百位的姓氏中,李、王、张三大姓分别占我国总人口的7.9%、7.4%、7.1%,这在青海同样如此。在青海高原以李姓命名的村庄同样名列第一,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有25个,而今有52个。其中大通县有李家山、李家磨、李家堡,乐都县有张王李赵庄、李家大庄、上李家、2个大李家、2个李家台、李家壕、2个下李家、李家湾、李庄及李家乡,化隆县有李家哇门、李家村,湟源县有李大庄,互助县有下李家、刘李山、李家山、李家滩和2个李家、7个李家庄村,民和亦有李家庄、李家湾、李家岭、李家坪,同仁县有李屯、李家巷道,贵德县有李家卡卡,湟中县有李家窑、张李窑、李家湾门、2个李家庄、李家、李家山、李九庄李家台、李家脑村,尖扎县有上、下李家村。王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有14个,而今已有33个,其中西宁市东郊有王家庄,大通县有2个王家庄,湟源县有王家庄廓、王家庄,乐都县有张王李赵庄、上王家、下王家、苏王庄、2个王家庄,互助县有王家、王家台、王家沟。3个王家庄,民和县有王家山,贵德县有王家街,泽县有王家乡。湟中县有王斌堡、王尔堡、王沟、王家沟、王家湾、3个王家庄、3个王家山村,乌兰县有王家旗。张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有12个,而今已有32个,其中西宁市有张家湾、大通县有张家滩、乐都县有张王李赵村、张高家、张家庄、张家寺村,湟源县张家湾,平安县有张其寨,化隆县有张连堡,贵德县有张家坝、张宁家、张童家、张家沟村,湟中县有什张家、张李窑、张家坪,互助县有张家脑、张家岭、张家窑、张家、张达湾、张家坡、张家口、3个张家庄、2个张家湾、4个张家沟村。刘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有10个,而今已有23个,其中西宁市有刘家寨,大通县有刘家庄,化隆县有刘什东,互助县有刘家堡子、西刘家、刘家巷、上刘家、刘家山、刘家河、3个下刘家村,湟源县有刘家台、乐都县有刘家寺、刘家湾,民和县有刘家寺和2个刘家湾,湟中县有刘小庄、刘家沟、刘家堡,贵德县上刘屯、下刘屯村。陈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有6个,而今有15个,其中大通县有陈家山、陈家庄,湟中县有陈家滩、陈家庄、陈家窑,贵德县亦有陈家庄,互助县有陈家洼、陈家台、2个陈家庄,乐都县有陈家磨、陈莫家、陈余家、陈家堡。杨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有12个,而今已有37个,其中西宁市有杨家寨、杨家湾、杨家巷、杨家一、二、三、四巷,大通县有杨家磨、杨家湾、杨家寨,乐都县有上杨家、下杨家、杨家门、杨家岗、杨家山、杨纪堡台、杨家堡子、杨家大庄、杨家河口村,湟源县有杨家湾,民和县有杨家牙合、杨家湾,平安县也有杨家,互助县有杨家湾、杨家河、杨家庄、杨家村,贵德县和尖扎县各有杨家村,湟中县有杨家滩、杨家台、杨家庄、杨库村、杨家、杨家门、杨家圈阳坡、杨家圈阴坡村。 在青海高原和内地一样,也有赵庄、高家庄、马家河。赵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已有18个,而今有21个,其中大通县有赵家庄、上、下赵家磨材,乐都县有赵家、2个赵家湾、晁赵家、赵家堡、赵家庄、赵家坪、赵白湾、赵家寺村以及张王李赵村,互助县有赵家沟、赵家庄、赵家磨材,民和县有赵家湾、赵家山村,贵德县有赵家堡、赵家巷、赵家沟村,湟中县亦有赵家庄。黄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有4个,至今仍有4个,其中大通有黄家寨乡、黄家寨东、西村,化隆有黄吾具村。周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有5个,而今已有15个,其中西宁市有周家泉巷、周家泉一、二、三、四巷,化隆县有周庄,贵德县有周屯、周家村,互助县有周家堡、周家上、下庄、周家庄、周家脑村,乐都县有周家坪、周家村。吴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有3个,而今已有12个,其中大通县有吴什庄,乐都县有吴家洼、吴赵家、吴家庄、吴家口村,民和县有吴家湾,同仁县有上、下吴屯村,贵南县有吴堡湾,互助县有吴家庄、吴家村,湟中县亦有吴家庄村。徐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只有徐家寨、徐家庄,而今有7个,其中互助县有徐家、杨徐、两个徐家庄,乐都县有徐家沙湾、徐家台,湟中县亦有徐家寨村。孙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记载着8个:孙家山城、孙家堡、上孙堡、下孙堡、孙巴庄、孙让庄、2个孙家庄,而今只有5个:大通上孙家,湟中孙家窑、孙家阴坡村,贵德县孙家台、孙家沟村,看来部分已消失。胡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只有苏胡庄,而今有4个:湟中、湟源县各有胡家台,互助、贵德县都有胡家庄。朱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记有9个,而如今有11个:西宁市朱家庄、朱南、朱北村(后2个原朱家寨一分为二),互助有朱家台、朱家山、朱家庄,湟中朱家庄、朱家沟村,化隆朱家湾、朱乎隆村,民和朱家岭村。高姓村在(西宁府新志)中有3个:高寨、高店堡、高台堡,而今有8个:乐都高家庄、高庙、高家营、张高家、高店子、高寨、2个高家湾。林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记有6个:林家庄、林路庄、占林庄、林何庄、2个林小庄,而今有13个:西宁市林家崖村、林家崖路、林家崖一、二巷、路林巷、路林一、二、三、四巷,互助县有林家台、2个林家庄,溪中县亦有林家庄。何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记有8个:何家寨、何家窑、毛何堡、5个何家庄,而今只有4个:乐都县何家山,化隆县何什家,湟源县何家庄,贵德县何家街。郭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仅有6个:郭家塔尔庄、郭小庄、郭隆寺庄、郭家堡、2个郭家庄,而今已有19个:西宁郭家培、郭小庄、郭隆寺庄,大通县郭洼庄,平安县上、下郭家庄,湟中县郭家湾,民和县郭家山,互助县郭家台、郭家洼、8个郭家庄,乐都县亦有郭家庄。马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记有27个:马家营、马家寨、马牌庄、马家山、马申庄、马鸡原庄、马营庄、马哈利庄、马王庄、2个马家堡、16个马家庄,而今有41个:平安县有上、下马家,乐都县有晁马家、马家营、马家岭、东、西马营、马家湾、马营寺、陶马家、马哈拉堡、马家庄,湟中县有马家滩、马家沟、马营村,民和县有马家河、马营、上、下马家、上马、下马一、下马二,互助有包马、马营台、马营寺、马家沟、马家窑、还有马家、马家庄、马家湾各3个,循化马家,湟源有马家庄,贵德有马家庄、马家西、下马家村。马姓村庄如此之多,这不光是汉族村庄,也有不少是回族村庄。常言道:“十个回族九姓马。” 以上19个姓的人口在全国各占汉族人口1%以上,其人口之和超过汉族总人口的一半以上,所占人口比例为55.6%,这在青海高原差不多同样如此,从以上诸姓氏村庄之多足以说明。 目前全国的数以上万计之姓氏中,比例居前100位名次的姓氏,在青海高原皆有之。继续按排列顺序叙述于后。 罗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记有3个:罗家湾、罗家庄、罗家堡,而今有8个:西宁市有上罗家湾、下罗家湾(由原罗家湾一分为二)村,民和县罗家沟、罗家湾,贵德县有下罗家、罗家槽,互助县有罗家嘿、罗家泉、罗仁口村。梁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有二个梁家庄,而今只增加梁家圈村。宋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记有5个:宋家寨、宋韩堡、3个宋家庄,而今有7个:湟中县宋家沟,大通县宋家庄,湟源县宋家沟口,互助县宋家湾、宋家岭、宋家庄,西宁宋家寨。郑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3个:郑家山、郑家山城、郑家庄,而今有5个,增加郑家沟、郑家窑。今有谢姓村11个:乐都时谢家,湟源县谢家哑壑、谢家台台以及2个谢家、2个谢家滩、3个谢家台。韩姓村在清乾隆初有5个:韩小庄、韩家庄、韩家山城、宋韩堡、韩家磨,而今有7个:大通县韩家山、化隆韩家窑,湟源韩家台,民和韩家嘴,湟中韩家磨,乐都韩家、韩家岭。唐姓村清乾隆初有2个:唐巴堡、唐尹庄,而今有9个,增加唐家阴山、唐窑、唐道口、唐家滩、唐寺岗新村、唐寺岗、唐春湾湾。冯姓村有4个:冯家、冯家阳坡、2个冯家台。今有董姓村4个:董家、董家庄、董家脑、董家寨。程姓村仅有大通县程家沟。曹姓村清乾隆初有曹家寨、曹家堡、曹家沟、曹家庄,而今有7个,增加曹家窑、2个曹家村。袁姓村今有7个:互助有2个袁家台、2个袁家庄,乐都县亦有袁家庄,贵德袁家巷。邓姓村今有4个:邓家山、3个邓家庄。许姓村在清乾隆初仅有2个:许赵庄、许家庄,而今有5个,新增2个许家寨、许家堡。傅姓村,自清乾隆初至今只有西宁傅家寨。沈姓村在清乾隆初已有5个:沈家寨、景沈庄、黄沈庄、2个沈家庄,而今只增门源县沈家湾。彭姓村自清乾隆初至今只有西宁市彭家寨。苏姓村在清乾隆初已有6个:苏家河湾、苏尔吉庄、双苏堡、苏胡家庄、2个苏家堡,而今有8个:西宁市苏家河湾、大通县苏家堡、苏家湾、互助苏家、湟中县苏家沙湾、苏王家,还有苏和加、苏吉台。蒋姓村原有大通蒋家庄贵德蒋家街,而今已有6个,增加 个蒋家台、2个蒋家村。蔡姓村在清乾隆初只有蔡家堡,而今已有7个:大通县有2个蔡家庄、互助县亦有3个蔡家庄、蔡家湾村,以及蔡家堡。今有贾姓村7个:2个贾湾村、2个贾寨、2个贾小庄及贾家台。丁姓村只有丁湾,魏姓村在清乾隆初已有6个:魏家湾、魏家堡、4个魏家庄,而今有吕个,新增(变)魏家窑、魏家滩、魏家河口、魏家山。薛姓村在清乾隆初只有2个:薛家庄、薛家山城而今有8个,增加互助县薛姓庄、3个薛家庄、2个薛家岭。互助还有叶家村,贵德县有阎家庄村。余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记有3个余家庄,而今有5个:余家岭、4个余家庄。杜姓村在清乾隆初只有杜家庄,而今有5个:乐都县杜家洼,杜家庄,湟中县杜家沟、杜家村,互助县杜家滩。自清乾隆至今在大通县有戴家庄,潘姓今乐都有潘青村,夏姓村在民和县有夏家河村、钟姓村在今湟中县有钟家东村、钟家西村。汪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记有4个:3个汪家庄及汪家寨,而今有只有2个:大通汪家村、湟中县汪家嘴村。田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记有4个,即3个田家庄及田家寨,而今有6个:湟中县田家寨、上田家庄、下田家庄村,大通县田家沟、田家村,贵德县田家街。范姓村在清乾隆初有2个范家庄,而今有5个,增加范家河、范家坪、范家村。今有任姓村3个:互助县任家湾、任家滩、下任家村。姜姓村在今乐都县有姜湾、姜沟村。石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只有石家营,而今已有9个:大通石家庄、尕石家,民和亦有石家庄,化隆县有石大仓、下石大仓,贵德县有石家槽、石家大户,还有石家堡、石家山村。姚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记有3个,即姚家堡、2个姚家庄;而今有5个:大通县姚家堡,互助县姚家沟、3个姚家庄。熊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只有贝个熊家庄,而今有5个:乐都县熊湾、熊家庄、熊沈家、熊家村,熊家山村。金姓村自清乾隆至今有3个金家庄,皆在乐都县境内。今有孔姓村4个:大通县孔家梁村,湟中县孔家村,门源县孔家庄村,化隆县孔家梁干村。白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记有5个,即成白堡、4个白家庄,而今已有14个:西宁市白家卷、白家一、二巷,循化县上、下自庄、白庄,湟中县白家沟,乐都县侯白家,化隆县白家、上、下白家,平安县有白家村,民和县有白武家、白庄村。今有崔姓村2个:互助崔家庄、民和崔家湾村。康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记有5个:康城寨、大康城、小康城、康者庄、康家寨,而今已有7个:大通县有省康沟、康家庄村,民和县有康杨、康各代村,湟中县康城村,尖扎县有康杨乡、康家村(原康家寨)。毛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记有4个:张毛庄、毛何堡、2个毛家寨,而今有17个:西宁市毛胜寺村,大通县有上、下毛伯胜、毛家沟、毛合湾、2个毛家寨,湟中县有毛家窖、毛家台、毛家寨、毛家寨一、二村,互助县有毛合堡、毛家沟、毛家台,乐都毛邵家、民和毛家山庄。史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有2个:史家庄、史家堡,而今有7个,湟中县史家沟、史家沟口、史家窑、史家坡村,贵德县大史家,还有史家庄、史家堡。顾姓村今有湟中县顾家岭。侯姓村在清乾隆初只有1个侯家庄,而今乐都等县有候白家、侯家庄、侯家山、侯家村。今有邵姓村4个:乐都毛邵家,互助上、下邵家、邵代家村。孟姓村今有3个:乐都县孟家湾、孟家村,湟源县亦有孟家湾村。万姓村今有6个,湟源等县有万安、万寿、万丰、万家坪、万家庄、万家泄山村,后2个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有记载。今有段姓村4个:乐都县段堡、段家堡、段家掌村,互助段家台村。雷姓村在清乾隆初有3个:雷家庄、雷大庄、雷小庄,而今有6个:乐都雷盛家、雷家堡,大通雷家村,互助雷大庄、雷小庄、雷家滩。汤姓村只有1个,清乾隆初为汤官堡,今为乐都汤官营村。尹姓村清初只有唐尹庄,而今有4个:乐都唐尹庄、尹家村,互助尹家、尹家台村。黎姓村在清初有黎家庄,今无。武姓村清乾隆初有2个武家庄,今变为民和白武家村,大通武胜沟村。龚姓村今有湟源龚家营村。文姓村今有3个:化隆县有文家山、文卜具村,湟中县亦有文家山村。乔姓村今只有互助乔家村。贺姓村在清乾隆初有2个贺家庄,而今有6个:大通有贺家寨、贺家、贺家庄、互助亦有贺家庄,乐都有贺家湾、贺家堡村。 在青海高原除上述人口比例在全国占1%以上而排名前百位姓氏之外,还有近百个姓氏村庄。如:祁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载有11个:4个祁家庄、2个祁家堡与祁小庄,上、下祁庄,祁家岭、祁家山,而今已有16个:西宁市祁家城路、祁家城村,平安县祁新庄,乐都县有祁家堡、2个祁家庄、祁家沟、互助县有下祁家、祁家窑、祁家庄,民和县有祁家岭、祁家村。陶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记有7个:3个陶家寨与陶家庄、陶大堡、陶小堡、陶家沟庄,而今有11个:西宁市陶南、陶北(由清时陶家寨一分为二)、陶家寨、陶家庄,湟中县陶家村,大通县上、下陶家村,乐都陶马家,互助陶家寨、民和陶家村,贵德县陶家庄。鲍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有6个:3个鲍家庄与鲍家堡、上、下鲍堡,而今有13个:西宁市鲍家寨,大通上鲍、鲍东、鲍西村,湟中鲍家湾子、鲍家村,湟源等县有鲍家堂、上鲍堡、鲍家庄、鲍家沟、2个鲍家村。童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只有童家庄、童家堡,而今有10个:大通县有2个童家村,乐都县有上、下童家、童家、童家湾村,湟中亦有童家湾,贵德有童家、张童家、童家庄廓。严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有严小庄、严家庄,今有7个:西宁严小村,大通严家庄,互助严上村,乐都有严家山、严家地湾、严家湾、下严家村。阿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有阿家堡与2个阿家庄而今有8个:互助阿家庄、化隆、循化都有阿家滩,涅中阿家庄,大通阿家、阿家堡,平安阿家营,湟源阿家图村。吉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有吉家堡、2个吉家庄,而今有12个:互助有2个吉家庄、吉家门、吉家湾、吉家沟,大通下吉家,平安吉家营,乐都苏吉湾,民和吉家湾、吉家岭,湟中吉家,化隆全吉村。哈姓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有哈细沟、哈尔洞庄、阿哈旦庄,而今有11个:互助哈家庄、哈家沟,乐都哈九家,湟源哈城、2个哈家村及哈家庄村,民和哈家因,大通哈家嘴,化隆呐哈庆、东、西哈村。甘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载有6个:甘家河滩、下甘家庄、3个甘家庄,而今有10个:湟中有甘家堡,4个甘家村,民和有甘家川,贵德甘家村,互助有甘家寨、甘家堡、甘家岭村。今有兰姓村9个:互助有兰家寨、兰家沟、3个兰家村,大通有兰冲、上、下兰冲村,湟源兰占巴村。今有包姓村9个:互助有包家口、包家坪、包刘、2个包家村,湟中有包家沟、包家庄、包勤村。莫娃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有3个莫家庄,而今有8个:西宁市有莫家街、莫家路、莫家泉湾东、西村、莫家庄、莫家沟,湟中亦有莫家沟村,湟源莫多杏村。保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只有保家庄、保家堡,而今有7个:互助有保家庄、保家村各3个,乐都保家湾。铁姓村在清乾隆初已有5个:2个铁家庄、2个铁家堡、铁家干台庄,而今7个:互助有铁家、铁家堡、铁家沟,大通铁家庄,湟中铁家营,民和铁家庄、铁家村。今有麻姓村7个:西宁市有索麻巷、麻家庄村,大通有麻家庄、麻家湾麻家沟村,化隆有麻加村。柳姓村在清乾隆初只有1个柳家庄,而今已有8个:互助有柳家滩、柳家湾、2个柳家村及东、西柳家村。安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有3个安家庄,而今有6个:民和有2个。安家村,大通亦有安家村,湟中安家坟湾,化隆有2个安关村。殷姓村在清乾隆初只有殷家堡,而今有4个:西宁有殷家庄、殷家庄巷,大通殷村,互助殷家沟村。索姓村今有6个:西宁索麻巷,大通索家、索李家,平安亦有索家村,互助索家滩村。柴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已有4个:柴沟、柴家庄及2个柴家堡,而今只有大通上、下柴家堡,是原柴家堡一分为二。党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只有贵德党家堡,而今有2个,增加大通党家村,今大通还有权家湾村。靳姓村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已有3个:靳家寨、靳家堡、陈靳堡,而今亦有大通靳家庄,互助靳家沟、靳家沟阳山村。今有牟姓村2个:大通牟家村,民和牟家寺村。聂姓村在清乾隆初只有贵德聂家堡,今有3个,增加乐都聂家村,大通聂家沟村。乜姓村有贵德乜纳村。褚姓村今有西宁褚家营村、褚家营路。路姓村在清乾隆初只有路家堡,今有4个:西宁路家寨、路家庄村及路家庄路、路林巷。今有全姓村3个:化隆等县有全吉村、全家庄、全家湾村。今有俞姓村2个:乐都俞家红庄、俞家村。年姓村在清乾隆初已有3个年家庄,今有4个,湟中年家庄、年家、年坝村,互助年先村。今有卜姓村3个:湟中卜家台村,互助索卜滩、索卜沟村。今有井姓村3个:湟中并家庄、2个井家村。晁姓村在清乾隆初只有晁家庄,今有4个:乐都晁赵家、晁马家、晁家庄、晁家村。申姓村在清乾隆初只有申巴庄、今有6个:湟中县有申北村、申南村、上马申村、下马申村,湟源县申中村、申家旱台村。景姓村在清乾隆初已有2个景家庄,今有3个:湟中景家庄、景南庄,乐都景家庄村。今有郎姓村4个:乐都郎家庄村、郎家村,湟源上、下郎湾村。今有蒲姓村2个:乐都蒲家台村,互助蒲家庄村。喇姓村在清乾隆初已有3个:2个喇家庄、上喇庄,今有5个:湟中有2个喇家村、喇家湾、喇家上堆村,湟源喇排村。祝姓村在清乾隆初有祝家庄,今有3个:乐都祝家官汤村、上、下祝家村。今有盛姓村3个:互助、乐都都有盛家庄,湟源盛家湾村。毕姓村在清乾隆初有贵德毕家堡、毕家庄,即今贵德毕家庄子、上、下毕家村。今有颜姓村2个:湟源颜家庄、颜家台台村。今有仲姓村2个:平安仲家村,互助仲家庄村。今有尚姓村2个:互助尚家、尚家窑村。班姓村在清乾隆初已有班家庄。班彦庄,今有3个:互助2个班家湾、(原)班彦村。纳姓村在清乾隆初已有2个纳家庄,今有4个:互助有2个纳家村,湟中纳家村,化隆纳哈庄村。今有补姓村4个,互助4个补家村。费姓村在清乾隆初有费家庄,今互助、湟中都有费家村。葛姓村在清乾隆初有葛家寨,今湟中县葛一、二村是其一分为二。耒姓村在清乾隆初有4个耒家庄,今只有贵德耒家庄,民和耒家山村。逮姓村在清乾隆初有逮家堡、逮家寨,是今湟中县逮家村、这家寨。今有赞姓村3个:循化县赞家上、中、下村。辛姓村在清乾隆初已有2个辛家庄,今有4个:乐都、湟中、贵德县都有辛家庄,化隆辛窑村。星姓村在清乾隆初有2个星家,今有4个:平安有上、下星家庄,湟中有2个星家庄。今有梅姓村4个:乐都梅家洼村,化隆有2个梅家村,贵德梅家村。今有米姓村2个:大通米家沟、互助米家庄。仓姓村在清乾隆初有仓家庄,今有3个:互助有2个仓家村,乐都仓家峡村。师姓村在清乾隆初有师家庄,今有4个:互助有师家、下师家、师家沟、师家湾村。今有桑姓村2个:湟中县桑家山、桑寺哥村。今有咎姓村2个:大通管康沟,互助咎家口村。今有伊姓村2个:大通上、下伊家庄村。今有虎姓村3个:互助有2个虎家庄、虎家湾村。关姓村4个:湟源有关沙、关相口、关相湾村,大通关巴村。韵姓村在清乾隆初有韵家庄,即今西宁中庄韵家村,还有韵家口路。茂姓村2个:大通月茂庄,湟源黄茂村。鸾姓村2个:湟中县鸾坝前、后营。 此外,还有许多单个姓氏村。如:西宁市西郊大堡子乡晋家湾村;大通县各古家、桓家庄、月茂庄(有月姓)、冶家庄;湟中县松家沟、岱家湾、芦家沟、慕家沟、韦家庄;互助县元甫村、山家庄、诸家寨、班彦村(有彦姓)、温家、达家庄、巢家、代家坡、宛家沟、海家沟等村;乐都县光家山、那家庄、荣家庄、裴家、杨纪堡台(有纪姓)、尧庄、查甫、民国二十年时还有唐尹吴赵庄;民和县樊家滩、公家庄;湟源县俊家庄、鲁家台、贵德县司家庄、张宁家(有宁姓)、居家沟。民和前庞家、宽都兰、湟中甫崖村,互助东家村。 虽然全省现存900多个姓氏村庄,比250多年前的《西宁府新志》记载的姓氏村已增加了500多个。但在《西宁府新志》中记载的姓氏村名现在已消失的也不少。如该志记载:“西宁府西宁县……城西五里马家庄,城北十里关家庄;西杏园庄(今存),城西十五里,附南二里,祁家庄、东一里来小庄,西一里韩小庄;城西二十里谈小,城东五里柴家庄。……葛家寨(今存城西四十七里附西二里窦家窑庄(今无)。”“贵德所,中庄谈家堡,距城(今古城,即县城)一里;刘家堡,距城四里;马家堡,距城二里;赵家堡,距城五里。……西乡刘家堡,距城八里;长家堡、保家堡、史家堡,各距城十里。 此外,还有该志记载的杭家庄,户家庄、寇家庄、边家庄、鄂家庄、鸾巴庄、吴忠庄、夔家庄等。 上述250多年前记载的姓氏村名,今在当地已不复存在。因为有的与村名同姓者后迁居他乡,或人户减少,由其他后来者同姓人居多则取而代之。 上述在青海高原的姓氏村庄中同姓有: 李、王、张、刘、陈、杨、赵、黄、周、吴、徐、孙、胡、朱、高、林、何、郭、马、罗、梁、宋、郑、谢、韩、唐、冯、董、程、曹、袁、邓、许、傅、沈、彭、吕、苏、蒋、蔡、贾、丁、魏、薛、叶、阎、余、潘、杜、戴、夏、钟、汪、田、任、姜、范、石、姚、熊、金、孔、白、崔、康、毛、秦、史、顾、侯、邵、孟、万、段、雷、尹、黎、武、乔、贺、龚、文(以上为中国前百位大姓,以下为百位之后的姓,一般按姓氏村庄的多少为序)。 祁、陶、童、鲍、严、阿、辛、铁、哈、吉、诸、褚、路、全、兰、聂、麻、柴、殷、俞、年、甘、卜、井、晁、莫、申、保、景、郎、蒲、喇、荣、祝、索、司、盛、宁、居、查、毕、颜、俊、鲁、尧、仲、尚、班、纳、补、包、安、费、樊、韦、葛、牟、柳、耒、纪、逮、公、赞、星、梅、米、那、仓、师、彦、桑、温、昝、乜、权、靳、桓、伊、月、茂、冶、党、韵、慕、芦、岱、虎、达、巢、山、代、宛、三、海、元、裴、关、松、汤、光、晋、边、庞、宽、鸾、夔、东、甫、长、杭、寇、鄂、窦、户、站、儒。 此外,据古籍记载,还有部分在历史上开发青海的少数民族姓氏。如:没卢氏、无弋氏、党项氏、白兰氏、秃发氏、慕容氏等。 |
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爱我华中王
( 皖ICP备07008304号-26|
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869号 )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© 2001-20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