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5年8月21-23日中国战区洽降会谈在湖南芷江举行,受降行动随之展开。正式发布的盟军最高统帅部《总命令第1号》确定向中国战区投降的日军部队是:中国派遣军,中国方面舰队,大本营直辖第10方面军,南方军直辖第38军,大本营直辖高雄警备府(注:另有第10方面军与高雄警备府属下驻日本西南诸岛部队向美军投降,第38军属下驻北纬16度以南部队向英军投降,参见黄力民《“二战”终结:日本投降与美中英苏澳五国受降》,载《军事历史》2005学术论文专刊)。在抗日战争研究资料中较少见中国战区各区受降情况的记述,其中《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》(章绍嗣等,武汉出版社1995)、《中华民国史大辞典》(张宪文等,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)、《中国战区受降纪实》(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,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)列有各区受降条目但错误甚多,《中国战区受降纪实》第159-160页并漏列山西、南浔、杭州厦门、青岛济南四个区受降情况。本文就“8.15”前后投降日军态势与调动、中国战区受降地区划分、各区受降概况等若干史事进行了考订。 一、“8.15”时日军中国派遣军、中国方面舰队各部队态势 “8.15”时日本陆军中国派遣军所属部队有26个师团、1个战车师团、1个飞行师团、22个独立混成旅团、11个独立步兵旅团、1个骑兵旅团、13个独立警备队、1个防卫队、1个支队(参见黄力民《中国战区接受投降的日本陆海军单位与人数考订》,载《民国档案》2005年第3期)。“8.15”前后日军部队位置及指挥隶属关系变动很大,许多资料关于投降日军指挥系统与态势的记述多有错误含混之处。 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驻北平,直辖部队有:战车第3师团于老河口作战后从第12军转为华北方面军直辖,7月下旬到达北平;独立混成第1旅团(邯郸);独立混成第8旅团(古北口);独立混成第9旅团(大沽);独立步兵第2旅团(井陉);第3独立警备队(北平);第7独立警备队(保定);承德支队于“8.15”前由关东军调入驻承德(6月10日中国派遣军南京会议决定称“若苏联参战…驻蒙军及承德支队极力确保张家口及承德附近地区”可资参考,参见《中国战区接受投降的日本陆海军单位与人数考订》)。 华北方面军第1军(太原):第114师团驻临汾,8月10日华北方面军命令其“迅速集结兵力向平津地区转移…主力8月20日前到达”,第114师团计划于15日从临汾出发未遂(日本防卫厅《昭和二十年的中国派遣军》2卷2册第86页,天津市政协译,中华书局1982);独立混成第3旅团(崞县,今原平);独立步兵第10旅团(太原);独立步兵第14旅团(潞安);第5独立警备队驻运城,《1946年2月14日中国战区日本陆军及海军陆战队缴械情形一览表》(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纪实》第507-514页,春秋出版社1989)为汤原,另据《昭和二十年的中国派遣军》2卷2册第61页华北方面军8月12日令其开往驻蒙军,尚未执行。 华北方面军第12军(郑州):1945年4月老河口地区作战后第110师团驻洛阳至内乡、西峡口一线,第115师团驻老河口,6月25日第115师团奉命驰援西峡口,8月12日华北方面军下令撤出河南、山西南部,命令两师团分别开往北京、济南,尚未执行;骑兵第4旅团(老河口);独立混成第92旅团从山西大同转调第13军途中于老河口作战时留置河南郾城担任警备,预定9月中旬调徐州归建尚未执行(参见《昭和二十年的中国派遣军》2卷2册第7页);第6独立警备队(新乡);第10独立警备队(郑州);第13独立警备队(郾城);第14独立警备队(邓县)。 华北方面军驻蒙军(张家口):独立混成第2旅团(张家口);第4独立警备队(大同)。 华北方面军第43军(济南):6月10日中国派遣军南京会议决定“(2)把第47师团迅速派遣到济南,使之列入第43军隶下”(郭汝瑰等《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》第1412页,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),第47师团于6、7月间从湖南湘潭到达济南附近;独立混成第5旅团(青岛);独立步兵第1旅团(莒县);第9独立警备队(济南);第11独立警备队(兖州);第12独立警备队(青岛)。 第6方面军司令部驻汉口,直辖部队有:第132师团(当阳);独立混成第17旅团(岳阳);独立混成第83旅团(汉口);独立混成第85旅团(应城);独立步兵第5旅团(荆州);独立步兵第11旅团(应山,今广水);独立步兵第12旅团(咸宁);第2独立警备队(长沙,芷江作战入列第20军);独立混成第84旅团(九江);独立混成第87旅团(都昌);独立步兵第7旅团(安义)。 第6方面军第20军(衡阳):第64师团(湘阴);第68师团(武冈);第116师团(宝庆);独立混成第81旅团(湘潭);独立混成第82旅团(株洲);独立混成第86旅团(永丰)。 第6方面军第11军(全县):第58师团(全县);独立混成第22旅团(全县);独立混成第88旅团(全县);8月13日第6方面军命令第11军向关东转进尚未执行。 5月28日日军大本营发布大陆命1335号,6月4日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大连召开有中国派遣军总司令、关东军总司令参加的会议,据此6月10日中国派遣军南京会议决定“(3)迅速把桂柳地区的第11军撤回…(4)接着尽快撤回长衡地区的第20军,并把第68师团、第22混成旅团、第88混成旅团等派往北京(必要时派往济南),使之列入华北方面军指挥下,同时把第116师团、独立混成第86、87旅团等派往南京,由总军直辖”,以上各项至“8.15”时尚未执行。 中国派遣军直辖第13军(上海):第60师团(苏州);第61师团(上海);第65师团(徐州);第69师团(昆山);第118师团于远东战役发起后8月12日从上海地区北调,“8.15”时部分兵力到达张家口主力在平津地区(参见《昭和二十年的中国派遣军》2卷2册第61-62、69页);第161师团于远东战役发起后从上海紧急北调,“8.15”时中止于南京,《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》(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等,中国地图出版社1995)、《抗日战争时期的侵华日军》(耿成宽等,春秋出版社1987)所说第118、161师团的位置均不对;独立混成第90旅团(扬州);独立步兵第6旅团(安庆);第1独立警备队原担任南京警备,但“8.15”后在滁县缴械,有可能是“8.15”前发生过与第161师团类似的调动,此处存疑。 中国派遣军直辖第6军司令部原驻杭州,远东战役发起后紧急北调,“8.15”时中止于南京;第70师团于远东战役发起后从嘉兴紧急北调中止于蚌埠;独立混成第89旅团从奉化紧急北调中止于上海;第133师团(杭州);独立混成第62旅团(从福州退缩至松江);独立混成第89旅团(从温州退缩至奉化);独立混成第91旅团(慈溪)。6月10日中国派遣军南京会议决定“第13军迅速撤回驻在福州及温州的兵力”,此处独立混成第62旅团、独立混成第89旅团隶属第6军之说依资料《抗日战争时期的侵华日军》等,可能是从福州、温州撤到沪杭地区后改隶第6军,待考;另《中华民国史事日志》记载:中国军队5月18日收复福州,6月18日收复温州。《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》、《抗日战争时期的侵华日军》中关于第6军司令部与第70师团、独立混成第89旅团的位置均不对。 中国派遣军直辖第23军(广州):第104师团(海丰);第129师团(惠阳);第130师团(番禺);独立混成第23旅团(佛山);独立步兵第8旅团(清远源潭圩);独立步兵第13旅团(广州)。 中国派遣军直辖师团: 4月中旬日军大本营决定从华南抽调第27、40、104师团经由赣州、南昌到南京附近,6月10日中国派遣军南京会议决定“(3)…把第3、13、34各师团经九江附近派往南京附近,由总军直辖”(按:4月18日将第3、13、27、34师团列为派遣军直辖,6月17日将第40、131师团列为派遣军直辖。第131师团与第23军第129、第130师团同为丁种师团,第23军4月24日提出将第104师团与第131师团置换的请求,以使华南保留有一个甲种师团),“8.15”时此项调动正在执行中。第3师团5月中从南宁收缩经湖南北撤,“8.15”时在岳阳东北云溪一线。第13师团从广西宜山收缩,“8.15”前夕到达湖南衡阳、零陵一线。第34师团于5月初退出广西,6月6日从湖南新宁出发,经长沙、浏阳、万载、上高,“8.15”时在安义至九江一线。第27师团与第40师团于1、2月粤汉线南段作战后曾入列第23军,5月下旬从广州地区出发,攻击赣南的三南地区(中国第7战区司令部驻地),尔后经赣州、遂川、万安、泰和、吉安、峡江,“8.15”时抵达南昌以南三江口附近。第131师团原属第23军驻韶关,7月10日沿粤汉线向北转进,“8.15”时到达岳阳以南的长乐街。第13飞行师团驻南京。中国派遣军直辖师团的位置变动甚大,资料《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》、《抗日战争时期的侵华日军》的说法多有不对。 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(上海)属下或直辖部队有青岛方面特别根据地队、上海方面特别根据地队、扬子江方面特别根据地队(汉口)、厦门方面特别根据地队、上海海军陆战队;中国方面舰队之海南警备府管下有横须贺镇守府第4特别陆战队、舞鹤镇守府第1特别陆战队、佐世保镇守府第8特别陆战队、第15警备队、第16警备队,全部驻海南岛。 中国派遣军香港占领地总督部及香港防卫队、中国方面舰队第2遣华舰队及属下香港方面特别根据地队驻香港。 |
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爱我华中王
( 皖ICP备07008304号-26|
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869号 )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© 2001-20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