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氏: 1、五胡内迁,“永嘉之乱”西晋灭亡,琅哪王司马容得到南方大士族王导的支持,在建康(今南京)建立东晋王朝,中原王氏纷纷于琅哪、临汾南渡迁至金陵(南京另称)或迁至湖蜀。 2、唐末王仙芝、黄巢起义,王氏族人为避战乱,徒迁入闽,居于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。 3、南宋淳佑四年(公元1244年),王质淳嘱妻携五子迁入广东省潮州府海阳县弦歌都(时未置饶平县)。 尤氏: 1、清末由大埔枫朗迁入饶平上饶。 邓氏: 1、晋孝武帝时,六十二世姜公,为避乱离南阳新野徒迁湖湘。 2、北宋神宗时,八十七世调元公冠登进土,被谤寄居于福建宁化石壁村。 3、元末九十四世太乙志斋公,公游潮州之程乡至松口定居,九十五世公、衍派饶平二善。九十五世信公之子,九十六世锜公、锜公生三子:子才、子清、子汉。九十七世子清公迁饶平上善开基创业。 丘氏: 1、北宋时期,丘氏七十五世丘法言携族人迁徙至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。 2、南宋时,宁邑兵乱再迁至福建省上杭县并再迁至粤东各地。 3、元末明初,迁徙至潮州府海阳县弦歌都。 卢氏: 1、唐安史之乱,豫章吉州刺史卢宗泰偕子由幽州避居江西虔州清音里韶坊。 2、南宋宁宗(公元1195-1224年),卢处信由江西迁至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。 3、宋末元初,卢子春由宁化迁至广东省潮州府海阳县弦歌都,定居于今上饶镇康贝浮山。 吕氏: 1、北宋神宗熙宁年间(公元1068—1078年),吕万春迁至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。 2、南宋后期,吕伯卅公由宁化迁至福建省漳州府诏安县秀篆河尾乡寨上园门口。 3、明朝初期,吕天淋由秀篆迁入今饶平建饶。 江氏: 1、“五胡乱华”时期,由中原迁至江、浙、赣、闽等地。 2、唐末黄巢起义,居于江西的江氏躲避战乱迁入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。 3、宋末元初,江氏三兄弟(江万顷、江万载、江万里)子迁徙至广东省潮州府海阳县弦歌都。 许氏: 1、由河南许昌迁至高阳。 2、由漳州府诏安县迁马坪。 3、南宋末年,元兵南渡,迁入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。 4、明初迁至潮州府海阳县弦歌都上饶堡山前乡,分迁上善。 刘氏: 1、由沛县迁至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葛藤凹。 2、由宁化迁至大埔县松柏村。 3、宋末元初,由大埔县迁入潮州府海阳县弦歌都。 余氏: 1、由河南渡镇江。 2、由下邳(今江苏邳县)迁睦州。 3、由睦州迁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。 4、由汀州迁至大埔青溪。 5、由大埔县迁至饶平黄岗。 6、明嘉靖年间(公元1522—1566年)黄岗六世祖迁至九村陂墩。 李氏: 1、北宋时李珠迁浙江。 2、由浙江迁至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李家坊。 3、由宁化迁上杭。 4、南宋末年由上杭迁至大埔白叶。 5、元末明初由大埔迁入潮州府海阳县弦歌都。 吴氏(饶洋): 1、五代后晋时期吴宣举家南迁江西抚州府临川。 2、后迁江西建昌府南丰县竹家山金斗寨。 3、宋初由江西南丰迁至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。 4、由宁化迁龙岩。 5、由龙岩迁大埔。 6、清顺治年间(公元1644-1662年)由大埔迁至饶洋吴屋。 何氏: 1、五代后唐时期(公元919年)何修后裔卅七大郎中进士出任宁化县尉,举家迁至宁化;次年迁至武平县。 2、其后裔又由武平迁至大埔大麻竹洋。 3、明朝中期何石由大埔双坑迁至今饶洋镇何屋。 沉氏: 1、南宋时期沉启承入闽任汀州知府,其子沉廷辅为朝廷命官,升任山西巡按后至谏议大夫。南宋末年,迁居福建省建阳县。 2、万一郎迁至广东省潮州府海阳县之弦歌都新丰乡。 陈氏: 1、南宋宁宗(公元1195—1201年)陈自强科举中状元,其子后为宁化知县,定居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。 2、明成化初年陈廷植由宁化迁居今饶平饶洋镇洋较埔。陈氏另一房也迁至今新丰上葵陈屋。 巫氏: 1、“永嘉之乱”南迁苏皖。 2、再迁赣、闽、粤。 3、明朝隆庆末年万历初年,一巫氏后裔由福建省汀府宁化县石壁村迁入今新丰镇横溪下寨巫屋。 杨氏: 1、杨氏后裔多为朝廷命官,迁调各处任职,遂定居。如四十五世晖,在江西任满后定居江西。 2、唐末黄巢起义,北方杨氏南迁,杨蕃于山东滩州举家迁至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。 3、宋末由宁化迁至大埔和福建平和。 4、明朝永乐年间由平和九峰下坪坑背迁至今饶平康贝。 张氏: 1、西汉末年王莽当权,元治之年(公元1年)祖率族人五百余口自徐州南下,过扬子江分住衢州(今浙江)、抚州(今江西)、福州、韶州(韶关)、汀州(今长汀)处。另一祖迁建州(今福建);另一祖入湖州(今浙江);一祖入演州(今越南演州)。 2、十六国时期,居于江石的张氏为避战乱又迁至韶州曲江等地。 3、唐末王仙芝、黄巢起义,曲江衍派后人又作分迁,西至关中,南至豫章及汀州宁化。 4、宋末元初,张氏化孙公弟四子祥云任温州太守,其三子腾千(念三郎)于元朝延佑三年(公元1315年)十月初一由宁化县石壁村迁居至大埔县溪南埔。 5、元末张子预由大埔迁至今饶平、其子孙再分迁葵坑、上饶和福建马堂乡又迁今三饶马岗。 周氏: 1、南北朝时居于河南,后南迁。 2、由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迁永定茅峰乡。 3、明初,由永定再迁至广东省潮州府海阳县弦歌都岭脚社西埔乡。 林氏: 1、晋“永嘉之乱”随琅哪王司马容渡,寓于江南。 2、南宋时,林显荣一脉迁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。 3、明初,林根德一脉由宁化迁入潮州府海阳县弦歌都坪上乡,后迁石头乡金场岭安石楼。 郑氏: 明朝初期迁入潮州府海阳县弦歌都上饶西埔。 钟氏: 1、东晋末年由河南开封迁至江西赣州。 2、由赣州迁汀州府宁化县象洞庄千家坪。 3、由宁化迁兴宁大平湖。 4、由长汀迁大埔。 5、明朝中期由大埔迁入饶平。 郭氏: 1、宋朝郭福安以军镇驻福建龙岩,举家由华州迁入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。 2、由宁化迁至上杭。 3、宋末,郭天锡由上杭迁至潮州府海阳县大麻(今大埔县大麻镇)百候各地。 4、元时,郭通星由大埔百候移居海阳县弦歌都上饶堡西埔乡。 袁氏: 1、东晋初南迁江左(长江下游南岸和长江中游东南岸)。 2、唐末黄巢起义为避战乱再南迁到江西、福建。 3、北宋神宗元丰年(公元1078—1085年)光禄大夫、兵部尚书袁琛(号昆山)因“朝政事忤权相王安石”而被贬谪至潮州任刺史,后定居揭阳县渔湖化龙桥长美里。 4、明洪武年间,袁麟自揭阳迁至海阳县弦歌都岭脚社柏子桥案上井下。 肖氏: 1、“永嘉之乱”南迁。 2、五代十国时期,肖觉从长沙迁至江西泰和甲禾溪。 3、南宋初,爆发钟相,杨么起义,为避战乱,由沪滩迁至千秋乡,后复迁泰和县甲禾溪。 4、由江西迁入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葛藤凹。 5、由宁化迁大埔松源都。 6、元朝由大埔徙居海阳县弦歌都玉皮社山前干尾乡。 黄氏: 1、东汉时期由江夏迁居至光州。 2、由光州迁居福建邵武和平乡。 3、黄峭山之十子化迁汀州府宁化。 4、元朝后期迁至海阳县弦歌都营前。 游氏: 1、北宋末,由江西芦林迁至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。 2、南宋时游文珀由宁化迁上杭县梅溪寨长滩。 3、五七郎、五八郎由上杭迁广东潮州海阳县弦歌都,五八郎居三饶金山。 曾氏: 1、西汉时由山东迁入江西。 2、唐朝时由江西迁入福建汀州府宁化县怀德乡柑揽村马墩下,后分居永定、上杭。 3、由宁化迁到平和县九峰。 4、清朝初期由九峰迁入饶平县上饶埔坪,建饶锡坑、城下等地。 谢氏: 1、西晋末东晋初由河南陈留迁至浙江绍兴始宁东山。 2、南宋时,由谢玳由迁至江西省广信府弋阳县新政乡儒林里。 3、元初,谢定之由江西金溪县迁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。 4、谢罔生由宁化迁至永定县洋背村。 5、四十九郎翁大,由永定迁漳州府小靖。 6、元朝末年谢福全由漳州小靖迁入潮州府海阳县弦歌都横溪乡。 詹氏: 1、北宋末,詹成宗由江西建昌府广昌县迁入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。 2、由宁化迁大埔长窖村。 3、詹东路于南宋末迁入海阳县弦歌都之西瓜园。 蓝氏: 1、南宋时期由北方迁至福建漳浦、龙海等地。 2、由漳浦等迁入大埔湖寮下坜村茅坪。 3、明朝嘉靖年间,由大埔迁入饶平。 简氏: 1、南宋时,简会益迁居江西省临江府清江县石壁里。 2、由清江县迁至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洪源村大排里。 3、元朝至顺四年(公元1333年)由上杭县迁至广东省潮州府海阳县弦歌都。 蔡氏: 元未明初迁入广东省潮州府海阳县弦歌都玉皮社彩紫阁牛路巷。 赖氏: 1、东晋时期,叔颖第二十五孙忠诚,官任虔州知府,由虔州迁至松阳。 2、由松阳迁至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古田。 3、唐朝禧宗干符年间,赖朝英出任福建汀州府宁化知县,定居于石壁村田心。 4、由宁化迁平和县溪心田。 5、明朝初期,迁入潮州府海阳县弦歌部上坪阜(虎)头冈等地。 熊氏: 1、“永嘉之乱”开始南迁。 2、“安史之乱”再次南迁。 3、唐末黄巢起义又再南迁。 4、靖康年间,熊氏再迁江南。 5、明朝迁徙入饶。 廖氏: 1、唐朝贞观年间廖氏第十二世祟德任江西虞化令,任满于宁都定居。 2、黄巢起义时期避战乱迁居于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寨。 3、由宁化再迁至上杭郭坊。 4、明初,廖创饶由福建龙岩永定坎市迁至潮州府海阳县弦歌都新丰横溪里杨。 朱氏: 明永乐八年(公元1410年)由福建平和县迁至龙虎坑。 吴氏(东山): 1、元朝仁宗延佑年间(公元1314—1320年)居于漳浦县;因遭受倭寇侵扰再迁南靖县西南山坳。 2、明成化年间,再迁至福建省平和县。 3、明嘉靖年间迁至饶平县螺坑(今东山镇)。 罗氏: 1、振定公贬谪至江西吉安府任知府。 2、由江西迁福建汀州府。 3、由汀州迁大埔。 4、由大埔迁至饶平。 涂氏: 1、涂铃泉州为官,任满后居泉州。 2、由泉州迁漳浦、诏安。 3、明朝初期由诏安迁入今饶平县东山镇。 |
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爱我华中王
( 皖ICP备07008304号-26|
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869号 )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© 2001-20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