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姓起源参考之一 「和」源出: 一、传说为尧时掌管天文律法的羲和之後. 据<<元和姓纂>>所载:”羲和,尧时掌管天地之官,和仲.和叔因以为氏.” 此为後人依神话附会之辞。 二、春秋时期,楚国有卞和,曾找到一块玉璞(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),两次献给楚王都被认为是假的,以欺君之罪,先後被砍去两脚. 楚文王即位後,卞和抱著玉璞在荆山之下痛哭. 楚文王派人取来玉璞,经雕琢果然得到宝玉,称为”和氏璧”.卞和之後有和氏。 三、为鲜卑族复姓所改. 据<<通志-氏族略>>所载,南北朝时,北魏有代北复姓「素和氏」,为鲜卑族檀石槐的支裔,以其本为白部,故号”素和”,进入中原以後改为汉姓和氏。 家族名人 和峤 晋朝西平人。少有盛名。晋武帝时为黄门侍郎,迁中书令。 地望分布: 河南省汝南郡,浙江省萧山县 和姓起源参考之二 和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。和姓起源古老。传说远古时期,帝尧时有掌管天文立法的官吏和仲,和叔。在农业社会里,四季气候是很重要的,因此“和”是一种很重要的官职,地位很高,家族也很昌盛,他们的后代遂以其官职中的“和”为姓。因此“和姓”是以官名为姓。又有一支和姓的来源是这样的,春秋楚国人卞和发现了和氏璧,于是卞和的后人都以此为荣,于是都以“和” 为姓。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,在南北朝时期,北魏鲜卑族的贵族素和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,定居洛阳,也改姓汉姓“和”。和姓后来在代郡发展成望族,世称代郡望。通志氏族略:羲和,尧时掌天地之官;和仲和叔,因以为氏;晋有和徂父,汉有和武;又后魏有和素氏,改为和氏,五代有和凝。 (待续,下一姓氏为:穆) |
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爱我华中王
( 皖ICP备07008304号-26|
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869号 )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© 2001-2023